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

保德信投信 -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 保護客戶至上

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,在投信、投顧、壽險業歷練豐富,累積下來帶領過近百位基金經理人。余睿明說:「我擔任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以來,對基金經理人的要求,都建立在一個原則上,就是盡可能地去保護客戶。」而投資如同天氣預報,機率定勝負,要想盡辦法,不讓客戶淋雨。

 提到投資本質,余睿明舉個例子說明:投資跟天氣預報一樣,是漲是跌?或晴或雨?同樣都由「機率」來決定。要避免驟然大雨淋成落湯雞,去祈求老天爺只准放晴、不准下雨,就像希望金融市場只漲不跌,是不合常理的。要避免被雨淋到全身濕透,有兩個方法:一是提高氣象預報準確度,只要能夠提早知道颱風、寒流即將來襲,就可以事先準備工具,或乾脆不出門!這點應用在投資層面上,就是要不斷累積理財知識與投資經驗,提高對市場多空轉折判斷能力,一旦察覺空頭市場來了,就趕快獲利了結,不作無謂損耗。

 另個方法則是隨身攜帶一把傘,且一下毛毛雨就撐傘。對應到投資行為上,就是一旦市況不佳就及時執行停損。這邊有兩個重點,一是「停損」,一是「及時」。停損所以重要,從經濟學「機會成本」分析,不只能降低已投資部位損失,更大好處是保留手頭上足夠資金籌碼,以便掌握市場跌深時,逢低進場揀便宜投資機會。市場築底後跌深反彈力道往往驚人,此刻手頭有資金可立即投資的人,當然比「住套房」投資者具優勢。

 余睿明提醒,很多人雖懂停損,但卻忽略及時停損。就如同有人出門時發現在下毛毛雨,但因覺得麻煩而不撐傘,結果雨越下越大,不知不覺間全身都濕透了。同樣道理,投資太晚認賠有可能「兩面挨耳光」。當市場大跌,根據歷史經驗,常隱含盤勢已由多轉空,此時不停損後續往往跌更多;等到虧損大到讓投資者死心繼而認賠殺出,市場卻可能已來到低點,不久後即開始谷底反彈。

 余睿明認為,一般投資人如果對投資行為本質有以上認識,那麼將有效提高保護自己資產部位能力。但提到對於基金經理人的期許,他認為保護客戶託付資產仍是首要職責,但如何作一個優秀經理人,除了看錯方向時少輸就是贏,還需要看對方向時,能夠打敗市場。

 要打敗市場,余睿明說「研究能力」絕對是根本,不管總體經濟連動、財務報表的解讀能力,甚至是金融相關商品認識,都是基金經理人必須駕輕就熟基本功。尤其在當今資訊傳遞相當有效率金融環境,各家研究機構能取得訊息大同小異,如何看對趨勢、選對股,需基金經理人透過扎實研究能力判斷訊息,聯想到後續影響層面,並快速做出正確預測。因基金經理人反應力與理解正確度不同,因此余睿明認為,這是造成不同基金在績效上有落差關鍵。

 資產管理領域與其他行業比較,最大不同就是面對不確定性高金融環境,任何投資行為都會很快收到回饋,因市場未知因素多,研究工夫再扎實也不可能每次都準確預測。余睿明認為有了停損觀念仍然不夠,要確實做到「少輸為贏」,端看基金經理人管理投資組合細膩程度,而這恰好是重視研究基金經理人容易「見樹不見林」之處。

 余睿明舉個生動例子,來說明管理投資組合需要執行紀律。不少人出門前都會先去看氣象預報「降雨機率」。如果有一段時間,氣象預測台北市有80%降雨機率,結果雨卻只下了20分鐘,或北市當中只有士林下雨,就會有人覺得預測不準,下次大雨預報便決定不帶傘。這種情形,就像是不少人在虧損達到停損門檻後及時贖回,結果市場不久即開始反彈,讓人產生「早知道不該停損」想法。實際上,余睿明指出優秀基金經理人不會因噎廢食,仍會有紀律地持續停損,原因在於即使十次停損內,遇到兩、三次停損後市場隨即大漲,只要有紀律,就能避免下次股市大跌,卻來不及及時停損窘境。

 看錯市場方向難免,最要緊是懂得認錯。余睿明歸納多年經驗,並舉例:「就像手氣不順時還堅持要賭,就有可能輸光。」因此他會要求基金經理人每周做投資計畫檢視,確實將停損點及因應買賣機制訂出來。余睿明也要求基金經理人隨時注意投資組合中強弱勢股比率,以強勢股、弱勢股能輪番接手表現為資產配置管理目標之一。余睿明提到如何成為好基金經理人並不藏私,但他也補充:「停損點的制訂本身就是大學問:訂得太遠不切實際,訂得太接近則會一天到晚觸發。而若沒有設定停損機制,就跟賭博差不多。」看來投資管理眉角,還是要有長年經驗累積才能水到渠成。<擷錄工商>